一个艺考老师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名人例子100字
艺术教师和工匠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职业,但是刘永波却把他们连接在一起,并且提出艺考老师必须要有“匠心”。她说:“我觉得一个合格的艺考老师必须要有一颗匠心,每一个孩子来到我面前的时候都是一块未经打磨的璞玉,有的天资聪颖,光芒四射,有的资质平平,自卑内敛。但是,老师要根据每一个学生不同的特点,用自己的经验去打磨,使他们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经过几个月甚至几年的磨砺,最终展现出一个个成品。这难道不是工匠精神吗?”
刘永波从事艺考教学已经七年多,她提出“返璞归真”的教学观点。她说最让他难忘的是一个女孩在考试前两个月找到她学习播音主持专业,面对这种情况:学生零基础、方言问题严重、性格怯懦。于是,刘永波每天早上带她去广场练声,让她在众人前发声。当时,学生家长很着急,马上快考试了,老师却带孩子去广场,曾一度被家长误认为“不负责任”。在集训两个月之后,女孩顺利拿到了合格证。她和家长说,性格怯懦的孩子本身就被外界的因素严重包裹,如果不解放天性,每天练习也是于事无补,最后学生顺利取得合格证。但她却不建议学生采用这种速成的方式。她说艺术是长年累月积累的过程,而不应该作为取巧的工具。
返璞归真在解放天性的同时,也要回归内心深处。比如今年辽宁省播音主持专业统考命题演讲的题目是“我家的年味”、“我最喜欢的植物”、“天道酬勤”。往往这种简单的题目,考生们表达的却不好,因为这些高中生平时议论文写的多了,讲究论点、论据、论证,反而最基本的记叙文不会说了,如果换做小学生来说这些题目,反而很生动,这难道不是一种本性的丢失吗?
返璞归真同样体现在对调值和气息问题上。调值和气息练习起来相对枯燥,学生往往提不起兴趣,老师也就放弃此部分教学,都把目光集中在朗读稿件、新闻播报、诗歌朗诵等成品的训练中,可是,调值和气息是稿件的基础,试问一个满口方言,无气息支撑的学生如何播好稿件?
在当今快节奏发展的时代里,可是刘永波却一直坚持最传统的口口相传模式。她说她所有的学生都是之前毕业的学生推荐过来的,她始终坚口碑是最好的广告。
她说,她的匠心来源于她的老师们。刘永波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师从中国传媒大学吴宏毅教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播音员郑岚、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播音员时岱、配音大师詹泽。她说在这些老师身上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也看到了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