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红色故事【用日记讲述红色故事】
原标题:用日记讲述红色故事
活动
□羊城晚报记者 刘云 林诗妍
自7月10日起,一个与红色文化传承的创新征文活动——“红色日记”由广东省文化学会、广东新快报社、广州市天河区委宣传部、广东省体育彩票中心联合举办。该活动旨在推出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和主题性的日记精品,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体育彩票·红色日记”征文大赛投稿通道开启之日起至今,仅广东省文化学会一个通道,就已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征文稿件愈700封。截至目前,最小投稿者年龄为7岁,最大投稿者年龄为70岁。
日前,广东省文化学会与学会顾问阿廖沙(中文名刘维宁)在其位于珠江新城的办公室里,就红色文化传承和发展等主题发表看法。谈及此次红色日记活动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阿廖沙表示,“我认为这样的活动对当代年轻人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和平时间延续了几代人,远离了烽火硝烟,当代年轻人对红色历史了解越来越少。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红色文化是国家的精神,传承红色文化是每代人的使命。我们不仅要传承,还要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红色文化和红色故事。”
彭湃烈士之孙彭浩表示:“说起爷爷彭湃对我们的影响,确切地说应该是彭湃对我父亲彭士禄的影响,父亲再传承给了我们。”彭湃烈士之子是中国著名的核动力专家、中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院士,彭湃的革命理想主义与忠于信仰的革命精神,感召和带动了彭家多名亲人前赴后继走上革命道路。彭浩说,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彭家先后有7人壮烈牺牲,其中6人被追认为烈士,最大的35岁,最小的才17岁。“爷爷彭湃那一代的先行者,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人民的幸福出生入死,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社会的文明进步;而父亲彭士禄传承了彭湃的革命理想,为新中国主持研制核潜艇,并主持了大亚湾核电站的前期工程,为我国科技事业、核工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从彭湃到彭士禄,他们对国家赤诚,一心为共产党、为祖国事业奋斗终生,我们作为后代,更加要继承先辈们的革命理想,继续讲好海陆丰革命老区红色故事。”
记录2003年那场“非典”战役的《护士长日记》的作者张积慧表示,日记是最好的一个了解信息、与心交流的基础。“对我这一代人而言,红色教育就是我们的红色基因,那是深深印刻在骨子里的情感和认识。只有从小接受了这样的教育,才会在关键时候,在危急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做正确的事情。要对得起历史,对得起国家,对得起自己。”
推荐访问: